忠县文物保护中心 关于呈送2020年工作总结暨 2021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2020-12-25   忠州博物馆

忠县文物保护中心

关于呈送2020工作总结暨

2021工作要点的报告

 

市文物局:

2020年,忠县文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物局、县文化旅游委的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抓主抓重,突出抓好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完善文物景区管理,推动全县文物事业取得新进步。现就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2020年年工作总结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做到“三个确保”,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文物工作始终。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文物展陈、讲座、文博景点解说词等审查管理,强化对特殊文物保护单位舆情的研判处置,文物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从严规范干部任用。参加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圆满完成党支部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支委会成员,吸收入党积极分子6名,预备党员2名。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名,人才回引1名;招募专职讲解员4名,志愿者20名,人才队伍不断充盈。3名讲解员参加忠县首届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推荐4名干部参加重庆市最美志愿者评选。78人次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专题培训班、讲解员线上培训班、文物鉴赏培训班等,有效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二)落实防控措施,筑牢新冠肺炎疫情屏障

一是做好疫情摸排工作。在疫情爆发初期,全面摸排单位编内编外职工疫情期间活动轨迹,排查出跨省流动人员4人,县外市内流动人员15人,落实隔离措施4人。二是防疫物资保障充足。投入5万余元,购置口罩、额温枪、酒精等防疫物资,建立物资使用及领取台帐。三是落实防控措施。在三大文博景区定期开展消杀灭工作,落实“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职工出省登记制度、返回报告制度,完善疫情应急工作预案,全面做好景区、博物馆等重点区域监管,严防外源性输入传播。

(三)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持续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推出《吉庆丰年》《同心同行》《峡江渔歌》《烈烈忠风》《忠县文联书画作品汇展》等精品展览8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开通忠州博物馆720°网上展馆,陆续推出《忠县城市发展记忆图片展》《马识途作品展》等线上展览30余个,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畅览忠州博物馆,尽享忠州文化饕餮盛宴。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跨省对接达四川达州市,成功举办《翰墨遗珍·达州精品书画展》。2020年5月18日,忠州博物馆选送的《三峡古代精品文物展》荣获2019年度重庆市优秀展览。

突出展示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1~12月,忠州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6万人次,讲解400余场次,干部现场教学60余场次,青少年教育活动70余场次,线上展馆点击量40万余人次。一是线上服务推陈出新。利用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积极开展线上展览、宣传推介、互动游戏、有奖问答等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云服务”,线上浏览量总计突破40万人次。二是线下活动丰富多彩。推出《探忠博,寻神秘宝藏》《游白园,睹千年汉阙》《登古寨,赏江中盆景》《渡皇华,忆抗元历史》《观展陈,存抗疫影像》《品文物,听少年讲述》6大系列活动,参与人次约32000人,让文化遗产充分融入我们的生活。举办“初夏游园会·玩转博物馆”活动,设置“寻宝探踪”“投壶博彩”“击鼓传花”“汉服游园”等体验环节,吸引1000余名青少年及汉服爱好者的参与,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开展馆长专家导赏、猜灯谜、夜游博物馆、文物博物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配合开展“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忠县专场直播,吸引2000余万人在线观看,点赞近3000万次,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

(四)隐患排查常态化,文物安全有保障

排查整治文物安全隐患。利用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全县文物安全智能巡查,巡查文物单位43处,文物点899处,全县文物总体安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冬春文物火灾防控消防安全、夏季文物安全、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等,共计巡查督查不可移动文物244处,排查隐患391条,全部督促完成整改。

扎实开展安全实战演练。组织开展白公祠、石宝寨、博物馆灭火应急疏散、电梯困人、反恐防暴、防盗防抢、新冠疫情防控等演练28次,参与人数共2780余人次。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次,培训人数共23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加强文物保护

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完成石宝寨消防升级改造工程、三台寺修缮保护工程、忠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忠州博物馆消防完善工程、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项目、皇华城遗址临时保护性设施项目。继续推进丁房阙-无铭阙保护设施建设、临江岩造像保护设施建设、石宝寨提档升级、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馆藏重要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馆藏珍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以上项目累计投资约34000万元。

夯实地面文物保护。开展2018-2019年文物保护责任检查评估,迎接市文物局检查并取得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完成忠县75处石窟寺及摩崖石刻专项调查。对261处不可移动文物悬挂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梳理忠县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接受新华社访谈。三台寺修缮保护项目成功通过三峡后续项目绩效评价现场复核。启动秦作木大院、双龙桥、桃子坝民居、龙家院子等文物的保养维护工作。邀请市规划院专家对全县文化口干部开展乡土建筑保护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推进馆藏文物保护。推动博物馆藏品管理智能化,为忠州博物馆2万余件文物建立唯一的身份凭证。征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代表性见证物,征集照片93张、视频资料28份。接收移交、捐赠藏品28件。整理旧藏纸质藏品84件/套,采集基本信并实施除尘、除虫、消杀工作。开展纸质藏品鉴定评级工作,评定三级文物4件,一般文物47件/套。完成20件/套馆藏一级文物、二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

(六)依托文物资源,促进文物合理利用

着力实施提档升级。投资2000余万元开展石宝寨、白公祠提档升级工作。一是白公祠文博景区提档升级。完成白园诗韵流长布展,对龙昌寺荷池、化龙池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各类景观石,植入白居易在忠州创作的诗词,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景区门票系统、配电系统、导视标识;实施白公祠园林景观工程、卫生间改造升级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接通白公祠与白公生态公园连接通道。二是石宝寨提档升级。建成石宝寨游客接待中心,新建智能票务系统、监控系统、导视标识系统,提升景区园林景观;实施石宝寨抽排水系统整改工程、接待中心地板改造工程,沉降地面整修工程,提升景区魅力值。

着力强化文旅融合。依托石宝寨、白公祠、忠州博物馆,开展文博景点旅游接待工作。受疫情影响,1-12月,石宝寨景区接待游客15.5万人次,收入约530万元;白公祠游客7万余人次,收入约76万元,忠州博物馆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网上展馆点击量40余万人次。白公祠文博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并荣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忠州博物馆完成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

着力开发文创产品。加大文创产品研发投入,今年5月,忠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巴山蜀水文创精品展”活动表现出色,荣获“优秀参展单位”,其中“水素年华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荣获“最受欢迎奖”。“白公祠文博景区纪念邮票”成功入选2020重庆外事礼品名单。今年11月,忠州博物馆“三峡渝礼”系列产品在2020年“三峡文创 美好生活”文创大赛中荣获特别奖。

二、2021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文物保护,留住历史根脉

1.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立足解决文物保护利用瓶颈,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机制,序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 推进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开展送展览到贫困乡镇,丰富贫困群众精神生活。因村施策,策划一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示范项目,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3.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启动编制全县文物保护专项空间规划,并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完善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措施。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结合本县实际,与四川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打造“巴蜀文化走廊”重要节点。

4. 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实施石质文物3D扫描微痕提取项目,忠州博物馆馆藏珍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继续推进丁房阙-无铭阙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丁房阙-无铭阙石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临江岩造像保护设施及文物本体维护项目、石宝寨提档升级项目(含危岩治理、连接桥加固、寨内污水处理围、围堤渗漏整治)、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5.扎实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制定文物安全巡查检查管理办法和约谈制度,加强重要时段、重点单位、重点区域文物安全巡查,强化文物安全日常巡查看护。健全文物安全协作机制,严格督查重大文物安全隐患、重大文物案件及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6.开展白公祠古建筑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白公祠“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品牌效应,深度挖掘白公文化、忠义文化内涵,真正把白公祠文博景区打造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忠州忠义精神的靓丽名片。

7.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根据馆藏文物保护现状,着力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完善文物保护技术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保护机制。规范使用FRID藏品智能管理系统,按质地分库保管藏品,建立青铜库、陶器库、瓷库、书画库、资料库等专业库房,完成文物分库上柜上架工作。

(二)让文物活起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高质量推进博物馆发展。继续做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和绩效考核。开展第四批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力争早日将忠州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深挖馆藏资源,在原创展览上,构建起“一个忠州名人、一项非遗技艺、一份城市记忆、一段文物故事”的原创展览体系,践行一个展览一本图册一份宣传册,让展览成果触手可见。运用“互联网+”和“云”平台建设,探索“云展览”丰富形式。

2.持续推进文创开发。丰富文创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力争文创销售额突破10万元。

3.强化基地建设。加强与县宣传部、侨联、团委、党校等单位合作,争取各类基地名誉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博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强“三峡库心”跨区域融合发展。以皇华城、石宝寨、蜀汉崖墓群等文化遗产为载体,围绕忠文化、盐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注重文化保护传承、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建成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编制皇华城遗址保护规划,加快推进皇华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12000平方米,对城墙、城门、衙署、排水系统等文物遗存保护修缮,建设三防系统等。强化公园展示利用,建设皇华城遗址公园550000平方米、考古遗址展示区5000平方米、皇华城遗址博物馆1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完善道路、卫生间、综合管网、环境整治等。

5. 启动石宝寨景区5A创建工作。5A景区代表中国旅游最高级别的认证,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加大5A景区创建力度,制定《创建国家5A景区及旅游景区工作方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创建5A景区可行性研究,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细则,编制科学的旅游线路、宣传手册、光碟等。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智能化消费,塑造石宝寨独特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020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一是经费瓶颈制约文博事业发展,博物馆项目建设经费缺口较大,运行经费有限,全县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是文博人才队伍仍需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砥砺奋进、拼搏实干,融入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高质量管好忠州博物馆、石宝寨、白公祠,保护好传承好长江历史文化遗产。

三、“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综述

(一)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夯实文物基础工作。“十三五”期间,忠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文物保护审查委员会的通知》,为全县文物工作提供了遵循。完成忠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忠县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完善文物“四有”档案,实现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全覆盖。扎实开展安全演练,强化文物安全巡查,全县无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完善藏品RFID智能管理系统建设,为博物馆20000余件藏品制定唯一身份凭证。新增出土、捐赠、征集文物825件,修复文物557件/套。

实施文物保护工程。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717万元,建成忠州博物馆,完成忠县文化生态保护区、白公祠、秦家上祠堂、三台寺、巴王庙、陈一伟民居等三峡后续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国保单位石宝寨消防、安防、防雷工程,灯饰照明工程、危岩治理工程、文物本体养护工程、白蚁治理工程。实施忠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修复文物557件/套。向县财政争取资金70万,完成秦作木大院等12处文物抢救性修缮。

协作开展考古发掘。一是开展乌杨工业园区拆迁范围文物点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发现南宋双室石墓1座,明代墓24座,出土仿宋青瓷、白瓷等38件陪葬物品。二是开展皇华城遗址考古发掘,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共发现文物点21处(其中:地下文物点5处、地面文物点16处),16处地面文物分别为城门1处,城墙附属建筑2处,摩崖题刻1处,碑刻1处,古民居1处、摩崖造像龛1处,其他守城设施9处(水井5处、道路4条)。三是协作完成洋渡冶锌遗址、洋渡坪上商周遗址、溪口墓群等发掘工作并完成验收。四是县文保中心抢救发掘罗家桥汉代石坑墓1座,发现部分残存陶片。

(二)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

完成忠州博物馆新馆建设。忠州博物馆于2013年11月破土动工,2018年2月建成对外开,历时四年多时间,实现了百万忠县人的博物馆梦。

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十届文化遗产宣传月主会场活动暨忠州博物馆开馆仪式。配套开展了公益鉴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创表演、四大专题图片展、故宫讲坛走进重庆忠县文化讲座、手工制作体验、馆长定时免费讲解、免费开放文博景点等,惠及人民群众约5万人次。

举办精品展览,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策划制作《城“视”时光》《归怀故园》等精品展览25场次。其中《忠义之魂·大地史书》基本陈列、《三峡古代文物精品展》相继获得2018年度、2019年度重庆市十大精品展览等殊荣。《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白公祠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巡展》赴涪陵、开州、梁平等地巡回展览2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受到当地观众一致好评。开通忠州博物馆720°网上展馆,陆续推出《忠县城市发展记忆图片展》等线上展览20余个,线上浏览量总计突破40万人次。

创新宣教方式,发挥教育功能。忠州博物馆开馆至今接待观众约110万人次,年均讲解700余场次,累计承担重要政务接待400余场次,干部现场教学280余场次,青少年教育活动600余场次。制作忠州博物馆宣传册500套、《忠州博物馆“忠义之魂·大地史书”展陈图录选粹》1000册,完成忠州博物馆宣传片制作。开展馆长专家导赏、汉服园游会、夜游博物馆、文物博物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

(三)依托文物资源,促进文物合理利用

提档升级增加景区颜值。一是投资5000余万元开展白公祠提档升级工作。落架大修白园文物本体,完成白公生平、太保祠等五大展厅策展布展。新增各类景观石,植入白居易在忠州创作的诗词,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制定了导航路线、完善指示标牌提升景区魅力值。2016年6月28日修缮一新的白公祠举办了盛大的开园仪式并重新投入使用,2020年10月白公祠文博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二是投资8000万元对石宝寨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建马家院子、停车场、景区大门、景区厕所,对石宝寨景观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完成景区消防、安防、防雷工程等。石宝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效果显著。“十三五”期间,石宝寨景区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5300万余元;白公祠景区接待游客约50万余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约150万元;忠州博物馆接待游客110万余人次。石宝寨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旅游风景区、首届重庆最美历史文化古迹、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忠州博物馆挂牌三峡博物馆分馆、荣获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公祠荣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荣誉称号。

研学活动如火如荼。三大文博景区先后接待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约5000余人到景区研学旅行,接待县委党校县管干部培训班、双基班等1000余人次来景区开展干部现场教学。

文创研发成效初显。研发文化创意产品近100种,其中“水素年华”系列产品在“巴山蜀水”文创精品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奖,“白公祠文博景区纪念邮票”成功入选2020重庆外事礼品名单。“柑橘系列”在2020“三峡文创 美好生活”文创大赛中荣获“最具人气奖”。

四、“十四五”工作要点

(一)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

1.夯实不可移动文物基础工作。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和遴选,完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

2.提升考古在文物保护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对皇华城遗址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推进皇华城遗址保护利用,实施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考古、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

3.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拟完成实施石质文物3D扫描微痕提取项目,忠州博物馆馆藏珍贵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丁房阙-无铭阙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丁房阙-无铭阙石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临江岩造像保护设施及文物本体维护项目。结合“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打造,序时推进石宝寨提档升级项目(含危岩治理、连接桥加固、寨内污水处理围、围堤渗漏整治)、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4.提升文物安全监管能力。提高文物安全防范水平。,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大文物安全防护力度,推广文物博物馆单位防火防盗防破坏先进技术和专有装备,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二)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

1.完善博物馆管理机制。完善博物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机制,健全博物馆藏品和展览备案制度,完善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支持县域内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完善非国有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质量。

2.强化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四五”期间,实现忠州博物馆为全县中小学生讲解服务900小时以上/年,开展中小学生讲解服务或教育活动30次以上/年。制作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5个以上。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点建设,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创建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品牌。

3.实施博物馆藏品征集。加强近现代文物征集,注重民俗文物、农耕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集。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国家重点建设成就、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实物调查与征集,充实博物馆藏品资源,新增征集文物达到50件以上。

(三)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1.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模式。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延续历史文脉,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促进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实现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部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开放。培育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2.启动石宝寨景区5A创建工作。5A景区代表中国旅游最高级别的认证,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加大5A景区创建力度,制定《创建国家5A景区及旅游景区工作方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创建5A景区可行性研究,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细则,编制科学的旅游线路、宣传手册、光碟等。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智能化消费,塑造石宝寨独特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巴蜀历史具有同源性、文明具有互补性,要整合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结合本县实际,与四川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打造“巴蜀文化走廊”重要节点,奏响巴山蜀水“文旅融合”发展交响乐,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积经济圈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石宝寨游人量250万人次,门票收入7000万元;白公祠文博景区游人量100万人次,门票收入1000万元;忠州博物馆游人量260万人次。

                             

              忠县文物保护中心

                                               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度报告.docx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