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馆家 | 宋代白瓷斗笠盏

2023-08-29   忠州博物馆

    宋代白瓷斗笠盏

斗笠盏,是在吸取唐代茶盏优点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因其形似倒置的斗笠,故称之为“斗笠盏”。这一器型的变化,不得不从唐宋期间的饮茶方式的改变说起。

唐宋时期的饮茶,是将茶末与茶汤同饮,饮后不留余滓。而烹茶法,元明以前,大致可分为两种,煎茶与点茶。煎茶盛行于唐代,陆羽《茶经》对其记载最为详细;两宋时期则盛行点茶,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都是点茶法的经典。煎茶与点茶,都需要煎汤,即煎水。前者煎汤于茶铫,后者煎汤于汤瓶。到火候恰好之际,如是煎茶,则需将细碾且细罗之后的茶末投入滚汤。如果是点茶,在这之前便需炙盏,然后舀取茶末,在盏中调作膏状,于时以汤瓶冲点,边冲点边用茶匙在盏中回环搅动,即所谓“击拂”。点茶需要技巧,又因击拂之法不同,盏面泛起的乳花不同而各有名目。

宋代饮茶之风日益高涨,茶文化得以空前发展。特别是宋代宫廷贵族、文人学士经常举行茶宴,以品茶为雅的做法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继而在两宋兴起“斗茶”之风。斗茶,实则比试点茶技巧,在茶品和水品都佳的前提下,看盏面乳花和“咬盏”与否,“咬盏”即为乳花泛盏的时间。《大观茶论》:“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有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则茶已为当世人的日常生活。斗笠盏也随之风行全国,因其敞口,便于观察茶汤,而成为斗茶的必需品。两宋茶盏除了白瓷以外,与之并行的还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等。

忠州博物馆馆藏这件宋代白瓷斗笠盏,造型简洁,釉色均匀。在忠州地区现今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宋代遗存中,茶盏、执壶为多,蔚然可见宋代酿就的气韵与风致,“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

图片1.png


分享到: